來源:山東埃爾派粉體科技有限公司發布日期:2021-05-15
赤泥是氧化鋁生產過程產生的主要廢棄物,也是氧化鋁廠非常大的污染源。因生產方法和鋁土礦品位的不同,每生產一噸氧化鋁大約要產生 0.5~2.0 噸的赤泥。以霞石為原料的燒結法廠,每生產一噸氧化鋁產出的赤泥量多達 5.5~7.5 噸,每噸赤泥還附帶 3~4m3的含堿廢液。
隨著鋁工業的發展和鋁土礦石品位的降低,赤泥排放量將越來越大,需要對赤泥進行處理加以利用,才能變廢為寶減少污染。據估算全世界年產赤泥量約為 6000~8000 萬噸,我國的赤泥年產量約 800 萬噸。赤泥處理生產線上的要求比較的嚴格,事實上,赤泥處理工藝也是比較復雜的。目前國內外氧化鋁廠大都將赤泥輸往堆場,筑壩濕法堆存,并依靠自然沉降的方法,分離出溶液返回再用。如此大量的赤泥未能得到有效充分的利用,其所帶來的社會和經濟問題是相當復雜的:
(1)建造赤泥堆場要占用大片土地,使基礎建設投資增加。據俄羅斯相關資料介紹,僅此一項使氧化鋁生產成本每噸增加 2~3 盧布;
(2)赤泥中含有堿和少量放射性物質,長期堆存經曬干后造成粉塵飛揚,嚴重污染大氣和環境;
(3)由于風吹雨淋致使赤泥流入江河湖泊,造成淤塞,毒化水質,直接影響農業和漁業生產。隨著社會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,迫切要求氧化鋁工業實現無害排放或零排放,使赤泥資源化,并研究其中各有價組分的綜合回收利用,這是一項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課題。
由埃爾派自主研制的粉碎機、分級機,以及顆粒整形、包覆、修飾等關鍵技術的突破,打破了國外技術壁壘,填補了國內行業空白,大大推進了醫藥、食品、化工、礦物、新材料、固廢處理等領域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。先后榮獲科技部“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”、“山東省首批瞪羚企業”、“山東省隱形冠軍企業”、“高新技術企業”、“中國專利山東明星企業”等榮譽稱號。